NIPPON東京| 遇見大師之原研哉
要說當初湧起那股衝動,可以下定決心花下比自由行還貴上一倍的團費,
就是因為原研哉先生。
關於原研哉,現為日本設計中心首席代表,
於2002年開始擔任MUJI無印良品的藝術總監。
我也搞不清楚當初到底是因為無印良品才看見原研哉,
還是因為原研哉而加深了對無印良品的喜愛。
但簡單與回歸本質這兩個特質,一直是我欣賞他們的原因。
不論你對原研哉已經瞭解 或 半生不熟 或 完全不知,
都可以先看看這篇天下雜誌去年所出版的創意亞洲現場一書中所截錄的文章:
「本質思考 遇見力量」,將他這幾年的經歷與理念說得簡單清楚。
我們在拜訪的前一天先參觀了ggg展覽空間所展出的「白」原研哉展,
因為看不懂日文的關係,有些展覽背後深層的意義不太能瞭解。
這趟東京之旅參觀了七個展覽我都有這方面的困擾,
雖說有時候看著圖像大概可以推敲一二,
但也常有一種摸不著邊際的問號在腦邊飄浮,
一個展覽看下來總會出現莫名的疲累。
不過還好今兒個「白」原研哉不大,雖然深層的意義不太懂,
但親眼看見水滴落在超脫水性的奈米纖維上
呈現出不可思議如透明鋼珠般 晶瑩剔透的現象時,還是覺得值回票價。(網路真可怕,沒想到youtube上有展覽全貌與訪問,有興趣請至DESIGN CHANNEL觀賞,
但影片有點長,聽不懂日文、沒耐性、想馬上看見水如透明鋼珠的人,loading完請直接拉到第6"38秒開始欣賞。)
拜訪的當天是星期五,東京下整天的雨。
據領隊說 每逢星期二、五,就是東京必定塞車的日子,
我坐在車內看著窗外的車陣心想,他們的快遞夠快嗎?
每天塞成這樣要怎麼使命必達呀?
雖然特地提早出門,但還最後還是遲到了。
當我們到達位於銀座的Hara Design Institute(原設計研究所)時,
已經比約定的時間遲了將近半個小時,一行人慌亂的上樓,
接著被領進了一間有著U型會議桌的會議室。
桌上已經幫每個人備好水,投影幕上的畫面也已經stand by,
等待的同時,內心既緊張又興奮,
緊張的是U型會議桌的陣仗,興奮的是即將見到的大師。
沒多久,原研哉高大的身影出現;
一頭白短髮、一身黑、一張略帶嚴肅的臉龐,
一如去年我在台北中油大樓與好幾百人一同坐在台下看見的原研哉一樣。
他看著大家直直站著不動,大氣不敢喘似的,便微笑請大家入坐,
接著開始介紹在2004年所策劃舉辦的展覽─HAPTIC
主旨是希望喚醒人最原始的感官,
有感於現代科技一直不斷進步,但人們的感受力卻逐漸退步,
原研哉希望能藉由這樣探索性的議題,重新刺激人們對事物的感受。
「科技應該要讓人的感覺更豐富,人才會感到幸福。」
這是我在去年(2007)夏天原研哉來台演講,同樣談到HAPTIC展覽時, 所抄下的一段話。
那場是加上深澤直人與山形季央三人同台的大型演講,
但過程得用囫圇吞棗來形容,因為在不能拍照不能錄音的演講裡,
只能不停的驚嘆不停的抄寫,真正能吸收到心裡消化的並不多。
隔了一年沒想到能再聆聽一次並且是在日本,
少了因為初次接觸而感到雀躍非理性的情緒,
反而可以認真咀嚼話裡所表達的。
爾後,他向我們介紹十一月將在法國所舉辦的日本汽車概念展:[JAPAN CAR]
簡單的闡述其概念:
1. 外型:小但方正。縮小車體以減少佔用道路的空間,而方正能加大車內空間。
2. 環保技術:由水與電發動,不加汽油避免排放廢氣。
3. 行動管制:能連結周邊道路交通狀況的全面性導航系統。
(白話一點就是級數更高的GPS,能瞭解路況以避開塞車的衛星導航,
當原研哉拿東京總為塞車苦惱來譬喻時,才因塞車而遲到的我非常能夠理解。)
原研哉說這個展覽是希望讓國際可以瞭解日本正在研發、正在思考的設計,
而這樣的設計是世界共通的語言,可以不分種族與國籍,
能解決每個擁有汽車的國家會遇到的問題。
最後在經過一陣虛幻如影迷般與大師合照簽名的花絮結束後,
我坐進車裡待心靜下來。
突然覺得這趟東京所獲得的片段開始慢慢拼湊,
像是骨牌一樣,
原研哉的理念以一種非常輕柔但堅定的力道,
稍稍推了一把,嘩啦嘩啦地
就看見了這趟日本行所呈現的一片完整。
不管是原研哉,還是這幾天在日本所接觸到的感動,
都有個共通點,所想的不是只有自己,不是只有「我」,
而是「我」可以用我的能力,去幫助人們生活、幫助展業發展 、
幫助國家有好的形象,甚至可以影響到全世界。
日本人擁有貼心的天性,以這樣的民族性來做為設計的立基點,
不只注重自己更關心周遭,
我想,這也是日本設計可以一直進步的原因吧。
原研哉在[設計中的設計]一書裡,有著這麼一段話:「不以自己為世界的中心來思考,
時常將自己擺在謙虛位置的這種意識,不是很好嗎?」
回來之後,我又再重新看了一次身邊與原研哉相關的書籍,
看見了以前閱讀時所不曾看見的;
日本行也是,在經過沉澱後的發酵裡,
也發現了當初行走時所不曾發現的。
─後記─Nippon系列終於要到這篇結束,距離日本之行回台也過了一個多月。
把原研哉先生放在最後一篇,除了剛好是行程的最後一站,
也是因為這段接觸所得到的收穫,意外地為整趟旅程畫下美好的句點。
(當然,也是因為特別難寫...)
檢視當初為了什麼而出發,掂掂回來袋子裡收穫的重量,
拉拉雜雜寫了一共七篇,不知看官們還滿意嗎?
東西不多但卻很真誠噢!
從未寫過像讀後心得似的"旅遊報告",
超過五百字對我來說 剛開始寫來頗為吃力,
深怕寫的是垃圾或只是murmur導致看的人霧濛濛,
所以每篇都刻得用力,希望能讓看的人也有所收穫與感受,
照片也好,文字也好。
現在
我像在跑完馬拉松一樣,
有種「呼─」跑完了,
很累但很高興的感覺。
留言
很高興!
都看過了
有種雖然齒頰留香 卻還沒飽的感覺
好啦
七分飽最健康啦
^__^ 還是謝謝你這麼用心的分享
我總是要沉澱好久還不曉得怎麼說出口
這一系列我很喜歡
透過妳的眼 又重新溫習了一次日本行
現在快飄雪了吧?!
我們一起走過的那些地方。
謝囉! for your accompany and those touched share.
一直聽別人在說的北海道,
已經下好多雪了!